報告:2023年中國將以每年1300萬噸成為全球最大的清潔氫進口國
發布日期:2023/6/12 Tag:清潔氫,出口,中國,進口,綠氫,清潔能源,脫碳
德勤(Deloitte)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,中國預計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清潔氫進口國,到2030年,中國每年需要進口1300萬噸氫氣,因為中國各行業需要大量清潔能源來實現脫碳。
德勤亞太可持續發展和氣候主管威爾?西蒙斯表示,歐洲的需求將達到1000萬噸,其次是日本和韓國的750萬噸。
威爾?西蒙斯表示:“我們的研究表明,在中國、印度、印度尼西亞、日本和韓國需求飆升的推動下,到2030年,亞太地區將占據全球(清潔能源)市場近55%的份額。”
德勤經濟研究所首席合伙人普拉迪普?菲利普博士表示,中國將繼續高度依賴清潔氫進口,直到該國在2050年(屆時中國清潔氫市場每年達到2650億美元)至2060年(中國計劃實現碳中和的年份)之間最終接近自給自足。
德勤表示,世界需要加快對清潔氫的接受,并擴大生產能力,以滿足全球到2050年實現碳中和和應對氣候變化的需求所帶來的預期需求激增。
報告稱,要按照《巴黎協定》的要求,到2050年實現溫室氣體凈零排放,世界將需要在未來30年將氫的使用量增加6倍以上。這意味著到這個十年末,世界每年需要生產約1.7億噸清潔氫,到2050年每年需要生產近6億噸。
然而,根據德勤的數據,根據目前的清潔氫項目公告,到2030年,全球只能提供4400萬噸的總生產能力,只有2030年預計需求的四分之一。
德勤經濟研究所首席合伙人普拉迪普?菲利普表示:“如果世界不對氣候變化采取行動,經濟將不會以目前的速度增長——它們將開始走下坡路。”
“不作為的代價要高得多。”
清潔氫指的是“綠色氫”,即通過可再生電力電解水產生的氫,以及一些“藍色氫”,即通過天然氣結合碳捕獲和儲存產生的氫,符合嚴格的甲烷排放和碳捕獲標準。
由于煉鋼、化工、航空和海運等難以減排的行業的脫碳障礙,世界有可能超過《巴黎協定》的溫度目標,清潔氫越來越被認為是一種潛在的突破性技術,可以通過提供風能和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替代選擇,來克服這些限制。
德勤表示,新興的清潔氫市場將代表一個重要的可持續增長機會,到2050年將創造1.4萬億美元的全球市場,其中包括2800億美元的區域間貿易。中東、北非和澳大利亞由于其天然氣和可再生能源儲備的天然優勢,使它們能夠生產低成本的清潔氫氣,預計將迅速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清潔氫氣出口國。
報告稱,到2050年,超過65%的市場將在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,在2030年至2050年期間每年提供多達150萬個就業崗位,其中大部分就業崗位在亞太地區。
德勤亞太區首席執行官大衛?希爾表示:“清潔氫有可能為發展中國家提供一個向低碳未來邁進的獨特機會,同時也能夠促進經濟增長和可持續發展。”
該報告呼吁全球領導人抓住綠色氫帶來的機遇,在投資可持續技術的同時迅速脫碳。報告建議政策制定者將重點放在三個關鍵方面:制定國家和地區戰略,以提高市場的可信度;建立清潔氫基產品的明確目標和市場;提供激勵或補貼,以及使價值鏈多樣化,以幫助減少成本高昂的瓶頸。
根據該報告,到2050年,全球清潔氫供應鏈的累計投資將超過9萬億美元,以幫助實現凈零合規。
根據德勤的數據,一旦政策實施,全球工業建設起來,到2050年,清潔氫可以減少高達850億噸的累積二氧化碳排放量,這是2021年全球碳排放量的兩倍多。
西蒙斯說:“在需求和供應方面采取適當的激勵措施,確保清潔氫項目能夠盡快投入生產,這絕對是至關重要的。”“在全球范圍內建立液化天然氣價值鏈花了20到30年的時間。我們不能再等幾十年了。我們需要在未來十年內擴大規模。”